山西省吕梁市**县**镇**村座落于吕梁市东麓,汾河西岸晋中盆地中部文水平川,位于交城、文水、清徐、祁县四县交界处,仅依大运高速公路“文水东”,出入口处设在境内,交通便利、土地肥沃。 全村有1200余人,380余户,耕地2100余亩,202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万元。**村设党支部一个,有党员73名,村委下设3个村民小组,我村通过“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密切了党群关系,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进一步提高,推进了乡村振兴的进程。近年来,**村是**县的典型先进单位,是吕梁市出了名的先进村,先后被山西省委、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村”、 “省级卫生模范村”、“省级生态文明村”、“省依法治理十佳单位”并获得“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10年命名为第四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现将我村在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组织健全,堡垒作用发挥明显
1、选好“带头人”。多年来我村党组织班子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持续增强,特别是2020年4月按照县委“四进五出”要求,老党支部书记主动“让贤退”,由村委主任担任了党支部书记,实现了村“两委”主干“一肩挑”,形成了健全培养机制,科学新旧交替的良好氛围。2020年11月,**县作为全省试点,率先开展了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我村积极响应号召,认真筹备换届选举工作,完成党组织换届选举后,在镇党委指导、村党组织领导下,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了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且党支部班子成员除副书记(专职党建、村务监督工作不能兼任村委职务)外均进入村委班子任职,充分发挥了村党组织班子战斗堡垒和组织引领作用,按期保质完成了换届选举任务,并且我村按照换届要求将年轻、高学历党员纳入班子中,优化提升了村“两委”班子年龄、学历等结构,为我村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人才储备和组织保障。目前我村设立党支部,支部班子成员共5人,设党支部书记1人、副书记1人、委员3人。
2、健全组织机构。我村在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20日内,在镇党委的指导下,由村党组织领导完成了村务监督会等村内机构的选举配备任务,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小组等各种组织已全部配备完善且运行良好。为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我村与“网格化”、“双联四帮”等措施相结合,将全村分成若干片,进行十户联防,村“两委”班子成员分片包联,片区内党员分户包联村民和帮扶困难党员村民,形成党支部书记抓总、班子成员分工包片、党员深入包联、村民全面参与的民主法治村工作机制,以民主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为基础,开展好村内各项工作,做到思想统一、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将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融入村内学习生活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实现民主法治同和谐社会有机结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新时代新西韩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加强村务监督。我村按照上级要求由党支部副书记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监察员等职务,充分行使监督权,确保村委会在党组织领导和监督下正常运行。在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后,我村把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列入村重要的议事日程,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同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机结合,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加以推进。
4、营造和谐氛围。我村党支部班人成员均能模范遵守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未受过任何刑事处罚,不存在“村霸”或涉黑涉恶等问题,无违纪违法行为。我村依托“两日活动”等平台,每月1、2、3日中抽出一天开展党建、法律、廉政等知识的集中学习,切实提升党性修养、强化法律意识、敲响廉洁警钟,并且作为多年的民主法治示范村,村内党员村民深受熏陶,法律意识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均能够较好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化解矛盾,近年来无一例刑事案件、大型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
二、健全机制,建设民主法治新西韩
多年来我村村内各机构均能按期保质完成换届选举工作,特别是去年作为全省试点完成党组织、村委会换届选举,及时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等村内机构后,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村内风气良好,秩序井然,各项工作均位于了县、镇前列,8月还代表**镇接受了县“六乱整治”专项观摩。
为进一步引深民主法治建设,我村在完善村内机构的同时,建立健全老委会,邀请老党员、老干部在我村召开重大会议、落实重大事项时进行全程列席监督;切实落实“民主议事日”活动,每月1、2、3日选出一日,对我村重大事项、村务、党务及村内资金等事项进行议事讨论,议事内容、结果等全部形成文字及影像资料,与会人员签字后每年报送镇档案室留存备案,并在“组织生活日”、公开栏、微信群等上及时进行公示,接受党员村民监督;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完善党群工作“微循环”,通过将党小组建立在村民小组上,党员联系村民等措施,定期开展党支部书记与班子成员谈话、班子成员之间谈话、班子成员与党员谈话、党员与包联村民谈话,通过谈话了解民心所向,征求意见建议,解决村民急难问题。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四监督”机制,“一重三大”事项全部经过集体决策,确保决策程序规范、记录详细、结果公开,会议记录、表决结果等全部形成文字和影像资料,除上传“三晋先锋”APP外全部报镇农经站予以留存备案,坚决做到重大事项不经“四议两公开四监督”不予通过、不予执行。
为进一步完善村级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按章理事,我村制定完善了集体议事制、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相关的村务、财务等管理制度,并经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对一些村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听证制度,接受村民监督。在日常工作中,我村始终坚持勤政、廉洁、务实的原则,严格把好村务、财务民主管理。做好年初有收支预算,年终有决算。健全“三务”公开制度,村内设立固定的“三务”公开栏,对一些村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公示,并按照规定时限定期对党务、村务、财务予以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在微信群中,由村“两委办”主任负责按照要求定期对“三务”进行公开,并收集村民反馈信息报送“两委”会议,确保村民监督无死角。对重要项目建设,接受村民监督,真正让村民看得明白,对公开内容有疑问的,村干部认真解答。建立健全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清单,根据分工落实村“两委”干部职责,在年初制定工作任务,年末予以考核验收,在每年年终会议上,要求村“两委”干部逐人进行年终述职和宣读工作计划,结合民主评议工作,由村民代表和党员进行打分评比,评比结果与“两委”干部奖惩制度和工作报酬挂钩,使党务村务活动始终处于党员、村民的监督之中。依法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将“禁毒”等要求写入,确保程序完整,内容合法,符合实际,执行规范,并以村干部走访、党员包联宣传、制作版面等多种形式推进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入户进心,已实现全覆盖。
三、强化宣传,扎实推进法治建设
1、多方位宣传法治。加强宣传,提高法治意识,多渠道、多形式、多载体地开展法治宣传。村里设有农家书屋,法治图书专柜,利用民主议事日、组织生活日、村党校进行法律民白人培训,通过召开班子会议、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法治培训。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宣传窗、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广大村民进行法治宣传,营造广大村民“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法治氛围,“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在我村成为了常态。在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方面,开展了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学法。通过召开会议,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学习农村有关法律法规,内容主要有《党章》、《村委会组织法》、《土地法》、《治安管理条例》、等,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的法律意识,切实做到依法管理。大力宣传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贯彻到村民之中,积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和法律素质。
2、“枫桥经验”落地落实。村“两委”始终把稳定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按照“三零”单位创建要求,积极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村里聘请了法律顾问、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人员。加强对村治调组织的领导,发挥治调组织的作用,充实力量,充分发挥和谐促进信息员作用,加强不安定因素的排查,信息反馈和案件排查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截止目前,无一例矛盾激化的案件发生。进一步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通过和谐共建理事会的牵线搭桥作用,对全村外来人员的状况,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确保社会治安的总体稳定,扶贫帮困。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村风、民风明显好转。
3、“四治同治”普及法律结硕果。我村在推进普及法律的同时,积极开展“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打造社会治理的新模式。狠抓经济建设,在现有的耕地面积上,积极推广梨树种植,肉牛养殖,目前种植梨树人均二亩,养殖肉牛人均四头,种养结合使全体村民走上群体富裕之路。近年来,在村庄实施振兴乡村建设活动,上级拨款及自筹200余万元,先后开展了街道整洁工程,自来水入户工程,农户梨果库窖工程,改厕工程,街路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并实施了文化大院景观工程等。为了让村民得实惠,对村民进行了各项惠民补助,编写了村志,村规民约,文明户考评细则等书,发放到村民之手。村委引导村民自发组织了“艺术团”“锣鼓队”“广场舞”队。每年对全体的干部、党员进行测评,对全体村民进行模范评选并予以表彰,这些活动都是与普及法律分不开的。
以上仅是我村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以来的一些做法和体现出来的初步成效。在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村建成美丽一条街、文化大院等工程,进而完善了“全国文明村”的建设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明确目标、积极探索、落实措施、不断完善、突出实效、有序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帮助下,在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通过努力,我村的民主法治、民主监督工作一定会朝着规范、完善、有序的方向不断推进,使之成为提升村级组织开展工作公信力的催化剂,成为我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助推器和调和剂。